2020年,日本東京“工藝美術國際傳承與創新展”上,一組《蟲趣》作品,讓人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只見這組《蟲趣》作品,色彩絢麗,栩栩如生,精巧的做工讓人不由得心生贊嘆。”這真的不是昆蟲標本,而是琉璃做出來的?”精致琉璃作品的背后,靠的是默默堅守近30年的琉璃技藝非遺傳承人:任波。在任波眼里,琉璃是關乎靈魂的材質。只要一點光線,琉璃就能綻放出流光溢彩、如夢如幻的光影,仿佛有靈性。

這種靈性的發覺,源于他16歲那年,畢業進入博山美術琉璃廠當學徒看到的一幕:老匠人們手持物料,在一束火焰前翻轉騰挪,仿佛變魔術。不一會兒,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動物便躍然手上。從那時起,任波便深深迷上了琉璃燒制技藝。琉璃燒制技藝,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,但它早在戰國時便已經出現,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。琉璃燒制時,以氣體燃料和助燃為主,利用噴燈噴射的高溫火焰,進行加熱、成型加工,因此也被稱為“火中的雕塑”。
因其“火里來,水里去”的工藝特點,琉璃也成為佛家七寶之一,象征明凈無暇的圣物。它與金銀、玉翠、陶瓷、青銅并稱中國五大名器,在古代,一直是皇室專用。雖然如此珍貴,但近年來不少琉璃工人因為工作環境惡劣,收入少,壓力大被迫選擇轉行,導致該門技藝正“失傳于當代”。2008年,琉璃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琉璃成品是絢麗奪目的,但美麗背后,要經過“火里來去”鳳凰涅槃式復雜的制作。
過程又很枯燥。一張桌子,一束火焰,一手物料,一坐就是一天。學這門手藝,就得吃苦,就得幾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。在“美琉廠”那些日子,任波白天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完成后,就竄到別的組偷偷學習琉璃制作的其他環節,一個人繼續苦練到很晚。一根普通的料棒,要變得光彩奪目。在制作前就得在腦子里做好構思。
而且還要掌握不同料棒的各種性能,如軟化點、剛挺性、炸裂情況等,不能有一絲馬虎。還要熟練運用拉、剪、鉗、繞、粘、彎、吹等多種手法進行快速塑型。塑形的時間以秒計算,慢一兩秒,液體可能就凝固成型。也正是由于塑形的時間短暫,所以琉璃作品體積越大,制作難度越高。
出爐時,大部分琉璃會炸裂破損,難度越大的物件成品率越低。有時任波制作十件成品,最后只剩一件。《麥曲》有時忙活一整天,出品還是達不到效果,就連晚上做夢都在想辦法解決。我一個人在工作室,累了就瞇一會,醒了就繼續干,每天只睡幾小時。”每天與火為伴,也讓任波手上身上的傷疤數不過來。“很累很苦,但看到平凡的物料在自己手中變成精美的作品,心里仿佛有用不完的勁,很滿足。”努力和靈性,使他24歲便成為廠里擔當重任的骨干。
由此也接觸到更多高端燈工技藝。1995年陶博會上,任波和團隊歷經3個月制作6米長巨型掛屏《錦繡前程》,被展會收藏,他的技藝嶄露頭角。此后,他創作的大型燈工作品《八駿圖》、《五牛圖》和《魚塘荷花》被爭相收藏。2005年,琉璃飾品開始在國內流行,一次任波在雜志上看到一個外國藝術家用琉璃棒切片,做出逼真的人物和動物圖像,非常震撼,于是開始一邊完成手上工作,一邊嘗試新工藝。《聚寶盆》因對燈工技藝的癡迷,2006年,任波毅然放棄當時優厚的條件,離開工作15年的“美琉廠”,走出博山,轉戰南方,去接觸南派燈工技藝。
《破殼小海龜》在此過程中,他還自學電路、機械,改裝新的工具機器,并且購買各地的琉璃材料進行料性配比,經過無數次的試驗,一步一步,圖案從簡單到復雜,試驗用的廢棄琉璃材料堆積如山。構思、設計、雕塑、燒制,到完成制作,近20道工序。
有時一個星期的努力,可能最后因為溫度問題出現斷裂、氣泡過多,導致功虧一簣。任波只能砸碎重來,他不允許他的作品,有一絲一毫的瑕疵。《九龍尊》雖然試驗的過程是艱辛的,但也充滿期待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經過3年努力,復雜琉璃圖案終于試驗成功。他拿著新作品去參加香港等地的珠寶展,名聲大噪,由此帶動琉璃飾品新浪潮。2011年,他結合琉璃與金屬,設計創作出高端的琉璃胸花。
“走出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回來傳承。”2013年,在南方待了八年的任波再次放下優厚的待遇,毅然帶著琉璃新工藝回到家鄉淄博,這是他的小愿望,希望自己的新技藝和新想法能給淄博傳統琉璃技藝注入新活力。淄博是古時齊國都城所在地,任波結合齊文化元素與傳統技藝創作出《太公封齊》。這件長1.45米的大作,耗時3個月,將古代車馬陣仗用透明的琉璃表現得栩栩如生,整件作品氣勢宏大壯觀,像是久遠記憶在我們面前若隱若現。
這在琉璃燈工制作工藝中是極為罕見的精品。任波由此獲得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精品獎金獎,作品被中國陶瓷琉璃館收藏。藝癡者,技必良。30年技藝鑄就,讓琉璃在他手中有如神奇的魔法棒,或細若蛛絲,或圓潤如珠。一束火焰,一根料棒,靈性生命躍然而出。《和諧家園》2013年,任波成立自己的琉璃工作室,起名“小爐匠”。既是對老一輩琉璃藝人匠人精神的傳承,又勉勵自己不忘初衷。
他希望用這澄澈透明的材質,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——干凈的、純粹的、虔誠的。走進小爐匠琉璃工作室,陳設其中的一件件琉璃制品讓人驚嘆。豐富的深邃光感和絢爛的斑斕五色,賦予這些琉璃靈性的生命,一只只閃著金屬色澤,不僅極具張力,還帶著濃濃的現代藝術氣息韻味。2015年初,任波作品《蟲趣》、《蝶》等系列,共33件作品被上海玻璃博物館和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收藏。2021年,第五屆中國·河間國際燈工玻璃藝術節,有美國、瑞典、英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參賽,在3579件參賽作品中,任波脫穎而出,榮獲唯一“杰出技藝獎”。
令他驕傲的除了這些作品,還有日益擴展的傳播。任波作為琉璃技藝的傳承人,試圖沖破“大師單傳”的傳統模式,讓更多人能加入和推動琉璃事業。雖然當時藝術院校會開設玻璃專業,但學生自己動手方面還存在不足,很多學生的畢業作品很難獨立完成。
那個時候,任波說“我可以”。2016年起,他開設培訓課程,將琉璃工藝引進大學課堂。沈陽美術學院、魯迅美術學院、上海視覺藝術大學等都有他傳藝的身影。“你教會別人的成就感,跟你在家做東西的成就感是不一樣的。我不在乎經濟利益,更重視傳承。”如今,他教過的300多個學生中,已有20多人創辦自己的琉璃工作室。他說自己還有很多想完成的作品,他覺得在琉璃工藝傳承方面,他還可以做的更多、更好。幾十年默默堅守,不求生命輝煌,但求身如琉璃,內外明澈。
高爾基曾說:“一門手藝的消亡,就代表著一個小型博物館的消失。”手藝的消亡并非僅僅失去一樣東西,而是工具、匠藝、心法等等整個系統都消亡殆盡了。即便如此,仍有像任波這樣的匠人,為這樣一門手藝執著努力著。大型的手工琉璃工藝品,市場價都要上萬元。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琉璃的美,也為了助力匠人對我國非遺手藝的傳播,我們選擇了幾款日常琉璃品推薦給大家,工藝不變,但價格相對更容易接受。
而且每一款的各具特色,讓人眼前一亮。三星堆金箔面具琉璃杯點擊下圖,即可下單收藏從神秘的古蜀文明三星堆瑰寶中汲取靈感,將其設計成琉璃水杯,讓三星堆文化走到我們身邊。帝王綠,沉穩大氣,在燈光下更是晶瑩剔透,有種清冽脫俗的意境。金箔元素的運用為整體增添了厚重感,整體設計融貫古今。
浮光躍金間點染人間的幾分煙火氣。可做茶杯、酒杯、花器使用。或是當做擺件,隨意擺在茶余飯后間的幾案,也是一種美的享受。宇宙星空琉璃擺件點擊下圖,即可下單收藏透過表面,能看到一圈圈神秘的宇宙星空光暈,散布在圓球里,浩瀚、深邃,好像整個宇宙,都包裹在其中。
可作擺件,也可用作吊墜。琉璃花瓣高足果盤收納點擊下圖,即可下單收藏傾心于傳統文化與古意生活的朋友,一定會愛上這款玫瑰花瓣高足杯。將它置于茶席之上,與其他材質的各種器物一起使用時,不張揚,不搶眼,有著符合東方審美的內斂與含蓄。長樂未央琉璃瓦當托盤點擊下圖,即可下單收藏采用漢代瓦當為設計元素,將瓦當中凸顯的字體巧妙設計到盤子的底部,琉璃和瓦當的完美結合,使整個盤子流光溢彩、變幻瑰麗。
它有多種用途,可作壺承、杯托或擺件,你可以欣賞到它從不同角度、厚薄及色彩中折射的光影之美。另外,下單收藏琉璃瓦當每單贈送一只價值199元的琉璃小熊琉璃太湖石筆架擺件點擊下圖,即可下單收藏琉璃太湖石筆架,百嶂嶙峋勢,千峰雋永意。仿太湖石之形,打造的這款琉璃筆架,靜謐內斂,低調中充滿禪意。顏色有濃淡漸變的層次感卻又呈現不同的氣韻。大美不言而喻,珍貴獨具匠心。
自用大氣,送人體面。臨近佳節之際,選購一款琉璃精品,祈愿平安。